日前,山西省能源局組織智能化行業專家對寺河礦東井智能化等級進行評定,達到了智能化中級標準。自2020年以來,該礦依托“3·1·2·5”總體框架,不斷完善礦井信息基礎設施、輔助運輸、綜合保障、安全管控及智能采掘系統,累計完成了7采12掘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驗收,形成了“一調度+四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新模式,為礦井高質量發展賦能。
最強大腦 助力礦山“智變”升級
走進寺河礦調度指揮中心,只見工作人員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腦屏幕,井上下各地點的實時視頻和指標數據逐一呈現。工作人員只需輕點鼠標,即可實時監測礦區各類生產數據。針對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的實際,還可通過智能打鉆系統、定向鉆機鉆孔自動成圖系統、瓦斯抽采精準計量系統及抽采效果自動評價分析系統,建立對瓦斯抽采源頭、過程及評價分析的瓦斯治理全過程管控體系,這便是該礦“一調度+四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新模式的生動寫照。
“一調度+四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模式,是他們特色智能化礦山的“最強大腦”,它通過萬兆工業環網、模塊化數據機房的信息基礎建設,與調度指揮中心、集中控制中心、輔助運輸集控中心、地面區域集控中心、瓦斯抽采集控中心相結合,集安全生產、監測監控、集中控制、應急指揮、信息化管理等功能于一身,實現礦區生產全過程、安全全天候、運營全環節的閉環管理,有了它的智能化控制指揮,有效支撐了煤礦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高效運轉。
智能采掘 讓安全生產更高效
調度指揮中心的智能化應用場景,只是寺河礦智能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采掘隊組作為煤礦的安全生產第一線,該礦在現有綜采工作面設備的基礎上,對關鍵設備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創造了智能綜采系統一鍵啟停+自動截割、自動拉架、自動找直、自動調頻、自動檢測和自動防護的“1+6”智能綜采控制體系。結合各掘進隊組實際情況,他們對現有掘進設備分為“綜掘機改造+掘進后配套”“連采機+掘進后配套”以及“掘錨一體機+掘進后配套”三種模式進行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設。截至目前,已有7個智能化大采高綜采工作面與12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順利通過驗收,實現了采掘生產的“智能化、少人化”變革,為該礦“建設現代化一流礦山”目標提供堅實保障。
同時,寺河礦積極搭建礦用車輛運輸管理系統,在井下安裝融合基站100余臺,實現對車輛的精準定位及對架空乘人裝置的智能調度,有效提升輔助運輸效率,助力高效采掘。2022年,依托各類智能化改造,圓滿完成各項任務指標,全年實現利潤量創建礦最高水平。
數智賦能 高質量發展顯擔當
2020年2月,山西省工信廳下發了《關于公布山西省智能煤礦和智能綜采工作面建設試點的通知》,寺河礦東井被列為智能化試點建設項目,拉開了該礦智能化建設的序幕。作為集團公司主力生產礦井,他們始終聚焦主責主業,不斷深化優質煤炭智能綠色開采,走好能源產業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下一步,該礦將對照新標準,對東井系統進行完善,并加快推進西井的智能化建設,重點開展工業互聯網數據服務平臺、5G通訊、智能通風、智慧礦區等智能化系統的研究與應用,進一步提升礦井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