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專家對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中心牽頭承擔的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海水入侵及土壤鹽漬化防控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實施方案進行評審論證,標志著該重大科技項目正式啟動實施。省自然資源廳副廳級干部趙培金出席會議并講話。
趙培金指出,山東地處東部沿海,海岸線3345公里,海岸帶地區是地球上最活躍、最脆弱的區域之一。海(咸)水入侵導致水質惡化和土壤次生鹽漬化,嚴重影響了濱海地區的區域生態安全、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穩定,已成為海岸帶地區面臨的主要地質環境問題之一。
趙培金強調,開展多參數海(咸)水入侵監測技術及設備研制,構建海(咸)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一體化監測預警系統平臺,構建水肥鹽一體綜合治理鹽漬土長效防控技術體系,建立海(咸)水入侵監測示范區及鹽漬土長效防控示范工程是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重要任務。高質量實施好海水入侵及土壤鹽漬化防控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要求的具體舉措,對于實現黃河三角洲區域生態保護與國土空間安全開發利用及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項目組分別從項目概況、總體方案、具體實施方案、預期成果與指標、任務分工等方面進行了匯報。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及省內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等領域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項目實施方案予以充分肯定,并對項目科技創新和工程示范提出了研究思路和方向建議。
廳科技與國際合作處、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中心和項目參與單位山東農業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山東土地自然資源科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人員出席了會議。(廳科技與國際合作處、省生態修復中心)